这并不是AR智能眼镜第一次被关注到,在此之前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,就多次戴着旗下星纪魅族的AR智能眼镜发表过演讲,包括在参加两会这种重要场合。
你没听错,是以前卖手机的魅族(被吉利收购,还是总部在武汉的百亿独角兽),去年已经全面转向AI终端AR眼镜研发,跟我们秋叶一样,All in AI了。
再往前,就是Rokid智能眼镜的新品发布会上,公司负责人在台上脱稿演讲,说:
当时这个视频被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官媒转发报道,在短视频上的热度非常高。
表面上看他们戴着的是一副看似普通的眼镜,事实上,就拿李书福戴的魅族StarV Air2 AR眼镜来说,它的“黑科技”远超想象:
提词器只是基本功:演讲稿能根据语速自动翻页,还能手动滚轮或搭配指环控制,外人看来只是扶了扶眼镜,实则暗藏玄机;
跨国社交无压力:支持13国语言实时面对面翻译,语音转写还能总结提炼翻译内容,省时省力;
打工人神器:会议录音自动转文字,AI生成中英文摘要和待办事项,语音助手“小溪”还能按优先级排序任务;
导航不用掏手机:AR导航投射实时路况,支持罗盘导航、模式切换、剩余里程显示,骑车族狂喜。
更绝的是,AR智能眼镜甚至能“深度思考”,因为它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,动态调用AI能力,未来还能让用户自主选择调用专业级模型,堪称“戴在眼睛里的外挂”。
相关数据显示,去年中国AR眼镜市场全年销量已达到28.6万台,星纪魅族表现尤为突出,凭借“光波导技术+AI生态”稳居第一梯队。
其他很多厂商,包括百度、字节、华为、小米等互联网大厂也加入了AR眼镜的布局。
而苹果Vision Pro在国内遇冷,恰恰反衬出国产AR眼镜的崛起逻辑:
Vision Pro追求“混合现实”的沉浸感,但笨重设计和高昂价格(国内29999元起)劝退大众。反观国产AR眼镜,44g机身、近视友好设计、连续4-8小时续航,主打一个“戴了像没戴”。正如网友调侃:Vision Pro是科技艺术品,AR眼镜才是打工人刚需。
星纪魅族早已布局“手机+XR+汽车”生态,Flyme AIOS打通多终端,让眼镜、手机、车机无缝联动;Rokid则绑定阿里云,用大模型赋能语音交互。未来的AR眼镜,不再是孤立硬件,而是AI生态的入口。
AR眼镜的爆发,也是AI技术平民化的缩影。这场不得不跟上的变革中,最大的红利其实属于两类人:
会用AI工具的人:就像AR眼镜解放了演讲者的双手,AI写作、绘图、剪辑工具正在重塑内容创作;
懂AI逻辑的人:大模型如何训练?多模态如何协同?这些底层认知,决定你能玩转AI还是被AI打败。
秋叶团队早就嗅到风向:2023年开始我们All in AI,现在又推出【AI智能体实战营】,说真的,在这里你能学到不少。
我们会教你如何做能帮自己解决问题的专属智能体。比如,为销售团队设计一个能自动生成话术的AI助手。
搭建一个智能体门槛很低,无需编程基础,完全是平台拖拽式操作,比作PPT还简单,你只需要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智能体就行。
我们用实际案例和项目讲解,5周陪伴式教学让大家学完后都可独立完成项目实战!
所有技术的终局,都是让普通人活得更像“人”——把重复劳动交给AI,把创造力留给自己。
本文由: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